您的位置: 首页 - 科普宣传
家长请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危机
  去年2月份,刚开学第四天,深圳市宝安区一名13岁男生在家附近坠楼身亡。原因是因寒假作业未完成,被老师斥责回家补作业。在送往医院路上,却发现孩子在此前已经尝试过割腕。说明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突发。男孩出事后,他留下的4封遗书,为我们揭露了他内心的世界:第一封给姐姐:虽然不喜欢你,经常拌嘴,但我走了,还是希望你不要伤心难过。第二封给姨妈:你是对我好的第3个人(第1个第2个是爷爷奶奶)......第三封给爷爷奶奶: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两个.....500块压岁钱留给你们。最后一封给父母:爸爸妈妈,我知道你们讨厌我,我走了,请不要伤心难过.....
  今年3月3日,河北石家庄,五年级的孩子因上网课不认真,早晨被家长训斥:“在家不好好学习,上网课不积极……”紧接着,孩子便不顾一切从楼上跳下。等到父母发觉为时已晚,在孩子身边的父母,看着躺在血泊中的孩子,捶胸顿足:“我不该骂你,不该逼你做作业,我再也不逼你学习了……”
  近年来,青少年自杀事件时有发生,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让人心痛不已。每一个孩子身后是一个家庭,假如孩子在花季生命陨落,试问家长该如果度过余生?所以,家长们请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危机。
    一、什么是心理危机?
 心理危机是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、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,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变化,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,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、不安状态,常伴有绝望、麻木不仁、焦虑,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。
   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可能经历心理危机。由于处理心理危机的方法不同,后果也不同。一般有四种结局: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,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,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;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,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;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;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。
    意外事故、学习压力、人际关系、情感挫折、家庭纠纷、亲友丧失等是危机的诱因。青少年学生自杀的报道和研究资料中显示,一些中学生内心十分痛苦,感到缺乏理解,分数的压迫、考试的威逼、家长的训斥、老师的不满、社会上的负面与阴暗……当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无助,自杀就成了他们觉得摆脱痛苦的唯一的选择,通常他们的内心感到自己为解决问题已经竭尽全力了,深信只有走向死亡,才能摆脱痛苦。
   (一)发现预警迹象
人在考虑自杀时,通常会表现出一些异常迹象或征兆,了解这些微妙表现有助于拯救本不该逝去的生命。
  1、谈论死亡。孩子开始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,或在日记、绘画、信函中流露出来。比如直接对人说:“我不想活了”、“活着真没意思”、“我想死”;或者间接对人说:“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”、“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”、“没有我,他们会过得更好”、“我再也受不了了”;或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;谈论自杀计划等。
  2、情绪异常。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,焦躁不安、易激惹,流露出无望或无助的心情,常常哭泣、行为怪异。陷入抑郁状态,食欲不良、沉默少语、失眠。甚至像是变了一个人,有的会有自残行为。
  3、人际回避。 回避与他人接触,不愿见人,或让自己与朋友和家人孤立开来。比如一女生曾在遗书中这样写道,“妈:对不起......我活得好累......我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快活,不想和你们任何人有联系。我还有很多话都说不出口,不想说,只想把它埋藏在心里......”他们还会表达自己是其他人的负担等说法。
  4、表达告别。无缘无故收拾东西,向人道谢、告别、归还所借物品、赠送纪念品、撰写遗书。
   (二)如何应对与处理?
  通常,在危机发生时刻,当事人满脑子感受到无望、无助这种感觉屏蔽了所有的思维向度,导致其心里聚焦于一个点:想死!危机就这样发生了。假如坐在栏杆上哭泣的小女孩,此时有一双温暖的手把她扶下来,有一两句温暖的话语安慰她,那么她可能就不会跳下去,危机也不会发生。
    发现孩子的异常迹象,我们可以:
   1、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,进行心理安抚,让他们有安全感;
  2、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情,放松心境,用心聆听,传达关爱,自然拥抱;
  3、接纳他们的情感,不进行批评,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;
   4、不要轻视,他们说自杀时应认真对待;
   5、如果认为当时自杀危险性很高,和他们待在一起;
   6、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帮助,并鼓励他们寻求这些帮助;
   7、说服其他人员共同帮助他们,合力支持孩子。
   (三)重视和预防危机事件
   与其下游抢险救灾,不如上游植树造林。心理危机是普遍存在的,关键是人对压力情境的应激反应。人的成长归根结底是炼就压弹应激的能力,不管压力来源于学习、人际关系还是突发事件,帮助孩子建立一套有效的压力反应,通过过去经验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,就能达到健康的心态,健全的人格,达到心灵的旺盛与强大,可以积极应对。
    1、关系重于教育
    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。教育学首先就是关系学,关系先于教育发生,关系决定教育效果。好的关系带来好的教育,坏的关系带来坏的教育。究其根本,关系是一种教育环境,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教育环境,是良性教育生态的起点和终点。亲子关系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,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首先面对的关系,它是所有后续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。最成功的家长不是成绩好的孩子的家长,而是孩子能把父母当朋友,可以无话不谈。
    2、沟通重在效果
   被感受到的才是真的爱。单纯的说教和唠叨并不能成就良好的沟通,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感受到爱与支持。全身心地融入孩子的世界、了解与接纳、支持与陪伴、感受其快乐与悲伤、苦恼与困惑……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。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,不说教,不建议,只倾听,看看孩子会怎么做?孩子在说完话的一刹那,内心已经得到了滋养和疗愈。对孩子而言,最好的安慰方式,就是先听他把话说完。
   我们教育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呢?正如电影《最初的梦想》片尾几句独白:“我们全神贯注地关注着输赢胜败,我们都忘记了怎样过好人生,人生最重要的东西,就是生活本身"。不是成功,不是被寄予过多希望,而是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。

江阴市医学会版权所有
苏ICP备12032715号-1
地址:江苏省江阴市迎阳路199号
电话::0510-86803771、86807937转8012 E-mial:jysyxh@yeah.net